首页 > 专题专栏 > 乡村振兴

以生态为内核推动文旅发展海南深山黎寨找到乡村振兴金钥匙

  • 发布日期:2024-07-03 09:18
  • 来源:


  作为海南省昌江黎族自治县最偏远、也曾是最贫穷的乡镇,王下乡地处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生态核心区。如何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保障当地经济发展?这是王下乡人大主席吉强一直思考的问题。经过几年探索,他与当地领导班子将目光聚焦在了旅游资源上。如今,看着王下乡旅游业逐渐兴起,村民渐渐吃上了“生态饭”,吉强觉得,这把乡村振兴的“钥匙”选对了。

  地处保护区,怎样科学发展?

  与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相比,王下乡的“年龄”要大上许多。国家公园原为霸王岭林区,主要从事木材采伐。经过一系列转型,当地树立起保护意识,园区的职能向育林保护的方向转变。

  退耕还林使山野重现绿意,但地处保护区核心区却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老百姓的发展路。橡胶、槟榔和山兰稻是当地赖以生存的作物,也是王下乡主要的经济来源。虽然考虑到乡民需求,大部分耕地予以保留,但种植面积的减少以及当地人口的逐年增加,仅靠农业已难以满足发展需求。

  “早年间,乡民为了增加耕地面积对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,甚至有猎捕野生动物的情况出现。随着保护意识的提升,我们也必须摒弃老旧的发展思路。”吉强说。

  从王下乡到县城,大半都是山路,道路狭窄,有的地方不容两辆车并行。乡里也净是土路,有的乡民还住在茅草屋里。闭塞的环境、落后的基础设施,也迫使他们亟需找到一条乡村振兴的新路子。

  提到海南,最不稀缺的就是旅游资源,但在吉强眼中,王下乡却能依靠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打造出自己的特色。与大海、沙滩不同,境内奇秀壮美的“十里画廊”、旧石器时代遗址“钱铁洞”、神秘的“皇帝洞”等景点,既能体现壮美的自然景观,又充满文化底蕴。

  “没有文化的景点是没有灵魂的,吸引不了游客,更留不住游客。”海南省文联一级调研员林青这样说。经过长期调研,她与策划团队以“文化”为内核开始了王下乡的文旅设计。

  开展旅游建设,完善基础设施

  6月的王下乡群山滴翠,漫游皇帝洞,片石横挂,如披金锦,阳光透过宫顶洞口,光彩夺目,呈现出一番美景。正午时分,到镇上品一碗黎家饭,喝一碗山泉水……游客们欣赏美景、品位文化的同时,也推动着王下乡经济的蓬勃发展。

  “就地取景、就地取材”是王下乡发展旅游经济的核心理念。吉强告诉记者:“建设过程中,我们既不拆迁也不造景,而是把当地村民生活旅游化、村民生活场景景区化,保护好各村的原生态环境和文化。”

  一开始,王下乡也经历了一段发展的“尴尬期”——基础设施不完善,乡民也缺少经营理念。游客甚至需要跑到乡政府食堂找吃的,想要留宿一晚,却发现几乎没有对外住宿的门店。在昌江县委、县政府的支持下,当地企业与王下乡以“企业+科研院所+合作社+农户”的方式开展合作,盘活集体资金资产。当地村集体以土地入股,企业负责项目规划、投资运营、日常管理,打造特色民宿,共同推进产业发展项目。

  张海淋一家世代生活在王下乡。借着旅游产业发展的东风,他们也将自家空闲的房子改造成4间民宿,旺季时每个月能有6000元左右的收入。“乡政府帮我们修复老房子,还在后院修建了厕所,平时也会教我们怎样经营。”张海淋笑着告诉记者,游客们吃着开心、玩着放心,家里也有了一份稳定的收入,生活滋润了许多。

  吃上了“旅游饭”,王下乡村民们的人均收入也从2017年的不足5500元,上升到了2023年的超过两万元。

  起步时间短,接下来如何做?

  端起“生态碗”,让乡民们吃上了“生态饭”。面对未来,吉强有着更长远的考虑:“我们搞旅游经济的时间不长,还在起步阶段,目前正进一步拓展旅游产品。比如,我们正在对皇帝洞进行改造,展示出土的文物石器,让游客不仅能看到自然风光,还能体会到这里的人文色彩。”

  对于不同的旅游资源,王下乡也在积极探索不同的特色产品——在十里画廊结合热带雨林景观与林业站等相关设施,开发研学基地及徒步攀登项目;在黎人码头开设游船及竹筏项目,增加游客体验感;增加陶艺、制作牛皮凳等非遗传统技艺体验,让游客感受当地的风土人情。

  “虽然目前的游客数量一年能有十几万,但大多都是一日游,留下过夜的游客较少。当务之急就是拓展核心旅游资源,留住游客。”吉强说。

  吉强告诉记者,目前还需要进一步提升王下乡基础设施建设,才能让更多乡民加入进来。

  走在绿色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,王下乡旅游振兴的故事还在继续。


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
Baidu
ma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