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> 专题专栏 > 乡村振兴

白沙青松:撑起小金伞,走林下致富路

  • 发布日期:2023-11-22 10:17
  • 来源:

走进白沙黎族自治县青松乡,一缕缕阳光穿过橡胶叶,洒向林下的菌菇大棚。大棚中,工人正仔细检查、照顾着红托竹荪、虎奶菇等菌菇作物,田间地头依旧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。青松乡广大村民靠勤劳的双手,换得沉甸甸的丰收。一幕幕喜人的丰收景象,既是乡村振兴中最美的风景,也是对就业蓬勃发展的最好礼赞。



青松乡位于霸王岭东边,境内多为山谷、坡地,常年雾气缭绕,气候温润,土地肥沃,适宜发展种植产业。在原有橡胶种植产业的基础上,青松乡政府在生态产业化、产业生态化上绞尽脑汁,统筹发展林下经济,成效初显,实现了春采益智果、夏种山兰稻、秋季种菌菇、冬季大丰收的乡村振兴新气象。

“一片橡胶林,几种食药用菌长中短期轮替收成,实现多份收益。”白沙立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,项目位于打松村委会、拥处村委会、青松村委会、牙扩村委会,采取“政府+企业+村集体”运营模式,通过科学规划、标准化种植,在橡胶、益智行间套种红托竹荪、赤灵芝、虎奶菇、虎乳灵芝等食、药用菌,发展“橡胶+菌菇”和“橡胶+益智+菌菇”林下生态循环复合农业,提高林下空间利用率,菌菇产业基地种植总面积达7700亩。“橡胶+菌菇”模式种植红托竹荪300亩,1500斤/亩/年,销售额可达2700万元;药用菌种植面积1700亩,干品1000斤/亩/年,销售额可达6800万元;“胶+益智+菌菇”模式种植药用菌5700亩,销售额可达4000万元。通过入股分红+到期返还本金模式,每年村集体收益分红约为279万元。

农产品分拣中心建设用地面积为5290.67㎡,建筑面积为997.60㎡,内设车间、原料冷库、成品库房,配套建设道路硬化、电气和消防等工程,主要功能用于菌菇、益智等农产品的分拣、烘干、脱壳和包装,形成一体化流水生产线,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,推动产业从一产向二产转变,提高产品附加值,促进当地特色农产品品牌的建设。



得知驿站工作人员想了解村民对青松乡的产业带动就业项目时,村民李秀兰主动找到工作人员:“一天135元,工作8小时,超时工资另算(16元/每小时)”,比起过去为了谋生东奔西走的日子,村民们都十分满意且珍惜现在这份稳稳的幸福。“在家门口就能打一份零工,既能照顾到家庭,又能够多一份收入,家庭经济状况也得到了改善”。

走出增收“新路子”,增强农民幸福感。作为青松乡林下经济发展的合作企业,白沙立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深化村企合作,实现农业增效、农民增收,引入活水壮大村集体经济等方面努力耕耘。目前,该企业在白沙已有四个林下种植基地,其中青松乡的林下种植规模最大。“从企业的角度来讲,就是要不断地精耕细作,加强管理,把产业做好,让当地老百姓能够真正地从我们这个项目当中得到实惠,得到真正的好处。”公司种植基地负责人如是说。

在青松乡拥处村、苗村、牙扩村、打松村,“林下+益智+虎奶菇”的“双套种”模式,一经提出就受到当地村民的广泛欢迎。大家将自家橡胶地承租给企业种植,空地每亩可收入租金300元;益智地每亩可收入租金450元,获得租金收入的同时,一边管理自家橡胶,一边管理益智和虎奶菇,从而获得工资收入,实现增收。

据了解,青松乡林下菌菇产业每年增加农户林下地租收入365万元,实现200人菌业种植技术培训,提供固定就业岗位150人和临时用工7万多人次,每年发放务工费用约1345万元。农产品分拣中心可提供6个固定工作岗位和2000多人次/年临时工,发放务工费用约66万元/年,为村集体经济增收90万元/年,切实解决就业岗位问题,帮助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,带动当地村集体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,实现联农带农益农目标。



这种可以实现一块土地、多份收益的发展模式,已在青松乡打炳、益条、拥处、青松、打松、牙扩等村布局。如今,青松乡万亩级林下种植基地渐成规模,集仓储、交易、展示为一体的标准化南药交易中心正在加紧建设,大健康产业正在这里悄然绽放。


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
Baidu
map